?
大疫之后,制度之爭、國力之爭和影響力之爭引發的對立和沖突,極可能進一步升級變異
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多邊舞臺的話語權不斷提升,亞太國家區域合作進程持續發展,世界經濟和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
中國深刻改變自己的同時也深刻影響世界,將成為大變局中的最大良性變量
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作用
文?|?于洪君
2020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肆虐全球,國家間合作共贏的可能性與利益沖突的現實性,不同文明形態的互鑒性與差異性,以及人類未來發展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得到集中展示。百年大變局加速演變,世界大變革、大發展、大調整的廣泛性、深刻性、復雜性和不穩定性空前突出。
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性問題遠超想象。除大規模傳染病蔓延流行、貧富加速分化、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外,網絡攻擊、核武器擴散、環境惡化以及控制困難的智能制造、生殖技術革命等,都將對人類共同生存造成現實挑戰和威脅。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問題密切交織,使得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實現封閉式安全與發展。
應對這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建以普遍規則為基礎,以政策協調為手段,以多邊機制為平臺,以共同發展為目標的世界新格局新秩序,需要有大智慧、大交流與大合作。
制度之爭、國力之爭和
影響力之爭進一步升級
新冠肺炎疫情不但使各國政府被迫按下了經濟發展與社會運行的暫停鍵,從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的治理方式和國家管理方式,改變了國與國之間的聯系方式與國際交流合作機制。
美國基于其選舉政治需要和一己之私,將疫情問題政治化,大大加劇了國際社會的分裂與對立,同時也明顯地削弱了國際組織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嚴重地制約和扭曲了全球治理進程。
美國為維護地緣政治利益和世界霸主地位,將價值觀體系和國際戰略利益不同于西方的中俄兩國作為競爭對手,并把中國確定為主要圍堵目標和遏制對象。中美關系已成大變局的重大變量之一。
大疫之后,制度之爭、國力之爭和影響力之爭引發的對立和沖突,極可能進一步升級變異。這不足為奇,也毫不足慮。我們不抱幻想,但會做好充分準備。世界各國也應保持高度警覺,要準備共同應對新霸權、新冷戰帶給人類社會的新威脅和新挑戰。
在這樣一個重要歷史當口,如何調整以聯合國為核心的現行國際組織體系,如何完善以《聯合國憲章》為主體的國際關系準則,如何構建均衡穩定協調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如何推動建立符合時代潮流的世界秩序和安全架構,需要國際社會相向而行,進行長期而艱苦的共同探索,在彼此配合與協調中進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2021年將是美國白宮易主的第一年,美國的內外政策或有重大調整。雖然共和黨和民主黨都要代表和維護美國利益,但兩黨對內施政的理念與政策,處理對外關系的思路與方式,還是會有很大區別。拜登主導下的美國政府與特朗普主導的美國政府,一定會有不同表現。中國要抓住機遇,與國際社會加強溝通,密切協調,展示主動,推動美國在對外關系領域做出調整,切實履行其應有的大國責任和義務。
應對大變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美雙方不但要考慮各自的發展利益和安全關切,同時還要兼顧彼此共有的乃至整個世界的發展利益與安全關切;不但要考慮國家與國家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種種關系,還要考慮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等非國家行為體與國家和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也要考慮地區性組織與全球性組織、傳統型國際組織與不斷涌現的新型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不但要考慮當前和未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和安全格局問題,還要考慮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關系及其未來走向問題,考慮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的后果以及人類社會所要承受的政治法律倫理道德問題,包括生命科學、基因工程等涉及人類繁衍方式的大問題,考慮數字經濟全球化與人類生活數字化等全球治理改革面臨的新問題。
中國將成為百年大變局中的
最大良性變量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目前我們所見證和經歷的這一切,只是百年大變局的開端而已。更艱巨更復雜更嚴峻的歷史性考驗,還在后頭。但不管怎么樣,世界經濟格局東升西降的態勢將持續發展,世界力量對比繼續朝著有利于我們的方向發展,人類進步發展的重心持續向我們所在的亞太地區轉移。國際戰略態勢和地緣政治格局轉換歸根結底有利于我們的和平發展,中國需要世界與世界需要中國的歷史大勢沒有改變。
以美歐日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明顯下降。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以中國為突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速度、科技創新能力和社會發展前景總體看好。
美歐聯手操縱二戰后形成的國際組織系統,利用西方主導下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左右全球事務的時代,將永不復返。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多邊舞臺的話語權不斷提升,亞太國家的區域合作進程和相關機制持續發展。世界經濟和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東亞成為大國戰略競爭和博弈的焦點。
從這一意義上說,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機遇期依然存在。不同的只是機遇和風險的表現形式,只是我們捕捉機遇化解風險的思路和手段。
中國深刻改變自己的同時也深刻影響世界,將成為百年大變局中的最大良性變量?!爸袊巍辈粌H會進一步改變中國社會的自身面貌,同時也將為全球治理提供可資借鑒的新思路新方案。
最近一系列重大利好消息無不彰顯了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責任擔當。如前不久中國如期高質量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近期中國參與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還有中國鄭重表示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這些都毋庸置疑地表明了中國為世界創造發展機遇的決心。
中國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目前,全球合作抗疫格局已初步形成,雖然總體進展還不盡如人意,個別國家和某些勢力甚至在背道而馳,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人類社會命運與共的意識已經被普遍接受。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和實踐,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大疫之后,中國仍將堅定不移地繼續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靈活運用相關政策對待和處理涉外事務,并進一步發揮創造性的引領作用,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風險和挑戰,開創命運與共、和衷共濟的美好未來。
把握大變局需緊跟科技創新步伐
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從根本上說,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不斷調整與變革的結果。在當今世界,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變革的最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和數字技術的產業化,以及與此相關的數字經濟全球化與全球治理數字化。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各種新產業,就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第一大產業。面對全球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的蓬勃興起,中國也在努力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同時,中國也高度重視并大力倡導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與合作。2016年9月,G20杭州峰會在中國推動下,首次將“數字經濟”列入G20創新增長藍圖。今年11月20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召開時,習近平主席在視頻講話中提出,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創新是亞太經濟騰飛的翅膀。他主張全面落實APEC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路線圖,促進新技術傳播和運用,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消除數字鴻溝。
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作用。今年10月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了新的安排部署。會議強調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把科技創新擺在各項規劃任務首位,有利于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拓展發展新空間,塑造發展新優勢。
駕馭大變局要有更高水平
對外開放與合作
人類社會早已成為密不可分的發展共同體,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生產生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雖然疫情全球蔓延破壞了各國間的人流和物流,打亂了世界經濟運行的整體節奏,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嚴重斷裂,有的國家甚至借機鼓吹與中國脫鉤,推動外國企業撤離中國,企圖打造一個沒有中國參與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形成一個排斥中國的新的經濟全球化格局。
但是,沒有中國的參與,大疫后的世界經濟發展進程是不可想象的。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巨大市場,是一個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制造業大國,是在全球貿易格局中舉足輕重的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是對全球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最大的第二大經濟體。面對今非昔比的世界經濟走勢,面對深刻調整中的國際貿易秩序,中國將以更加開放包容、更加積極進取、更易于合作的建設性立場,堅定維護全球化。
在防止經濟全球化倒退、探索建立新的經貿秩序、推進新型國際合作的過程中,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價值和作用。大疫之后世界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和平發展的新選擇,作為國際社會合作共贏的新范式,可帶動世界各國摒棄社會制度差異,超越意識形態紛爭,最大限度地實現發展理念對接、政策法規對接和機制體制對接。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標志著人類社會與外部環境的關系、人類社會自身生存方式與發展方式,正在發生并將持續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我們必須做好應對外部環境復雜化的長期準備,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通過與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加速成長為更加優秀更加先進的現代文明。(作者為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