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tzdbz"><noscript id="tzdbz"></noscript></table>
  • <acronym id="tzdbz"></acronym>
    <acronym id="tzdbz"></acronym>
    <p id="tzdbz"></p><track id="tzdbz"><strike id="tzdbz"><ol id="tzdbz"></ol></strike></track>
    <track id="tzdbz"></track>

  • 何以蘇州

    ?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宋代文人范成大的這句贊嘆,置頂蘇州近千年。細究“蘇州”二字,不難發現這個地名其實藏著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蘇”字里有魚有米的富庶,“州”字里那三點水的靈動溫潤,正是讓人向往的人間天堂。

    歲月更迭流轉,但不變的是蘇州一直住在大家的心里,承載著中國人對美好的想象。1983年,鄧小平同志以蘇州市為例證,系統闡述了小康目標的內涵和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千年古城悄然萌發春天的生機。而今蘇州以全國0.09%的土地,創造全國2.1%的GDP,領跑全國地級市,與“北上廣深渝”比肩而立。

    好酒是時間釀造出來的,好的城市是歲月雕刻出來的。從伍子胥建闔閭大城,至今已歷2500余年;白發蘇州卻鶴發童顏,生生不息。行走閶門一帶,今天仍能從吳越春秋,穿越到明清,再到民國現代,兩千多年歷史年輪般印刻在西中市這條街上。禮敬歷史!這是蘇州對先輩古風的尊重與賡續——這個世界遺產典范城市僅姑蘇區就有2000多處各級文物,數量與密度全國罕見。

    蘇州文脈不單在博物館孤寂陳列,更“活在”蘇式生活中:從百戲之祖的昆曲到匠心獨運的蘇工、蘇作,歷史文脈的傳承活化,以更自然、更生活和民間的方式,在蘇州市民的日常場景里呈現,構成城市最生動的面容。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最江南的情調,最中國的氣韻不經意氳氤在這座城的亭臺樓榭處,流淌在小橋流水間。

    溫婉精致的蘇州生而不凡。享譽世界的園林、蘇繡是這座城的顏值,而“中國最強地級市”則透出其經濟稱雄的氣質。蘇州下轄4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前十,其中昆山已領跑15年;吳江區盛澤鎮30年間走出恒力、盛虹兩家世界500強,完美演繹從紡織作坊逆襲為頭部企業的產業傳奇;專注實體經濟,筑鏈強鏈延鏈,成為全球工業地標,與上海、深圳并稱“中國制造前三強”;擁有14個國家級開發區,冠絕全國,其中蘇州工業園區常年霸榜……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可能做到極致”“穿上雨衣就是晴天,打開電燈就是白天”“逆境時拼死干,順境時拼命干”……改革開放40多年來,蘇州人敢探無人區,時時爭第一、處處創唯一,不被盛名所累、不因經驗所縛、不懼風險挑戰,善于把尋常做成超常、擅長把普通做成特色、專注把優勢做成精品。蘇州因此成為尋路中國經濟一個不能忽視的存在。

    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先行者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探路者,蘇州的發展歷程、治理方式值得探究。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蘇州調研一個多月,從城市競爭力、城市魅力、城市活力、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4個維度,洞悉蘇州怎樣從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謀篇,從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入手,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做精做細規劃、建設、治理三大環節,在發展中追求綠色,在創新中講究協調,在開放中力求共享。

    2500年,風雨起落,不老蘇州續寫姑蘇繁華。打開蘇州,探尋活力。作為各類資源和經濟活動最集中的地方,城市應該如何謀劃?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火車頭”,城市應該怎樣建設?我們希望從蘇州實踐中找到中國特色新型城市永續發展的方向。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劉亢?凌軍輝)

    ?

    責任編輯: 秦逗
    0100900900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888328
    91精品自在拍精选久久
  • <table id="tzdbz"><noscript id="tzdbz"></noscript></table>
  • <acronym id="tzdbz"></acronym>
    <acronym id="tzdbz"></acronym>
    <p id="tzdbz"></p><track id="tzdbz"><strike id="tzdbz"><ol id="tzdbz"></ol></strike></track>
    <track id="tzdb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