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tzdbz"><noscript id="tzdbz"></noscript></table>
  • <acronym id="tzdbz"></acronym>
    <acronym id="tzdbz"></acronym>
    <p id="tzdbz"></p><track id="tzdbz"><strike id="tzdbz"><ol id="tzdbz"></ol></strike></track>
    <track id="tzdbz"></track>

  • 黑土地上“鐵娘子”,收拾了一個“爛攤子”

      ▲姜馳在福祥村稻米基地。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謝銳佳攝

      一個誰見了都繞著走的“爛攤子”,被她的“鐵腕”掰成了興旺宜居的“先進”村;一個不靠城不靠鎮不靠山不靠水、沒有任何地域和資源優勢的普通村,被她的公心“焐”成了附近十里八鄉羨慕的“福祥村”……這個“鐵支書”是如何做到的?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謝銳佳、鄒大鵬、楊喆

      “鐵支書”姜馳,不是鐵打的。

      坐在老伴兒墳前,她攥著農藥瓶嚎啕大哭:“給兒女添了幾百萬元的債,活,活不起;死,死不起,這可咋整?”

      一仰脖,農藥燒得嘴生疼,卡在嗓子眼愣是沒咽下去。

      沒人知道,這個村民眼中嘁里咔嚓“硬氣”了一輩子的“拼命三娘”,竟還有這么難捱的柔弱時刻。

      “不能死,還得干!”農藥燒得嘴唇皮爛、腫大外翻、疼得發木,聽說味精能解毒,她就一把把地往嘴里塞。

    “鐵支書”?“苦支書”?

    “咱家有地、有車、有魚塘,你遭這罪圖啥?”兒女們最初堅決不同意姜馳當選村支書

      黝黑的面龐,爽直的笑聲,說話快得像放槍。走路一瘸一拐,那是做工作挨打落下的毛??;嗓音沙啞,那是喝農藥后留下的“印記”……

      如果不是坐在炕上拉開“話匣子”,你根本無法想象,眼前這個帶領大伙奔小康的“鐵支書”,竟是遭了大把罪的“苦支書”。

      黑龍江富錦市福祥村曾是遠近聞名的“爛攤子”——“人心散、兜里空、村風差、百姓窮”。

      當地曾流傳著兩句民謠——“福祥村,不享福,那叫一個苦”“好女不嫁福祥男,偷雞摸狗多懶漢”。

      2000年,姜馳當選村黨支部書記?!霸奂矣械?、有車、有魚塘,你遭這罪圖啥?”兒女們最初堅決不同意。

      當時,全村集體欠外債200多萬元,人均收入不足600元,村土地承包關系、財經管理秩序混亂,村民打麻將成風,僅大齡光棍就有30多個,是遠近“聞名”的“亂村”,幾屆村黨支部班子都無能為力。

      “我是黨員,舉過拳頭(宣誓過)哩!”入黨5年的姜馳敢接這個“爛攤子”,是掂量過自己“實力”的——她是村里第一個響當當的“萬元戶”、致富帶頭人;當過大嫂隊長、婦女主任、村委會主任,古道熱腸的她在村里有一定威信……

      治窮先治亂。

      她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為村集體“清欠”——當時村集體欠外債200多萬元,全村137戶中有78戶欠集體賬。

      “一個女人,能有多大能耐?!”不少村民等著看熱鬧。

      姜馳挨家挨戶做工作。然而,從村民口袋里掏錢可不容易,有的見她就破口大罵,有的賴在她家又哭又鬧,有的半夜砸玻璃扔石頭,把家里的小孩嚇得整宿睡不著覺。

      更有甚者,大打出手。

      “剛開始幾乎天天挨打,踢一腳,懟兩拳都是小事?!边@些話今天從姜馳口里蹦出來顯得輕描淡寫,但可以想象,作為女同志,當年真是“太難了”。

      “這‘鐵娘子’真是被‘打’出來的?!毙奶鬯拇迕裾f。

      最重的一次,她的腿被欠賬“釘子戶”用農具打壞,留下了終生殘疾?!爱敃r膀胱也打壞了,現在出門也不敢多喝水,一著急就憋不住尿!”

      有一次在稻田地里,帶著記者一起查看稻田長勢的姜馳,悄悄地用外衣罩住了濕淋淋的褲子——當年落下的尿失禁毛病,還沒去根兒。

      78戶,姜馳一家一家磨,一點一點做工作?!斑@‘姜大虎’真抗造!”不少村民開始心底里佩服。

      讓她落下腿疾的村民兒子結婚沒錢,她立馬送去了兩萬元救急;看到不務正業的村民打麻將,她就苦口婆心地去“攪局”,給大伙聯系打短工干正事兒;誰家缺種子化肥,她去商店擔保賒欠,村民到秋還不上,她去還;誰家種地、收地缺少勞力,她挽起袖子就進地幫忙;她家的機器長年放在院里,誰家想用,連招呼都不用打……

      “人心都是肉長的,我不信焐不熱?!苯Y信這個理。憑著這股子“韌勁”和“正”勁兒,被認為“不可能做到”的87萬元集體欠賬收回來了,她硬是把村風“掰”了過來、走上了正道兒。

    治窮致富,得有“兩把刷子”

    姜馳把心一橫,“賺了是你們的,賠了算我的,我把房子和拖拉機押上給你們貸款”

      窮則生亂。姜馳認識到,治亂只是“打底子”,福祥村要像村名一樣真正實現“?!焙汀跋椤?,要靠發展。

      地處三江平原腹地——這塊由中國三條大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匯流沖積形成的肥沃黑土地,福祥村耕地不少,可日子為啥總過得緊巴呢?

      “地是肥,但地勢低,總被水淹?!苯Y剛嫁到福祥村時,整個家族全部財產就是三間漏雨的破草房,“沒有布,婆婆就用苞米葉子給小叔子們做草鞋穿?!彼Y婚時,除了一頂蚊帳啥也買不起。

      被貧窮刺痛的姜馳,很早就是村里“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高中畢業的姜馳腦子活,1975年政策稍松動,她就在家養豬。她把別的生產隊不要的“豆癟”運回來摻在豬草里喂豬,“豬都用感激的眼神瞅著我”。姜馳幽默地說。

      第二年,“豬們”給家里帶來400元錢的收入——在那個年代,這堪稱一筆巨款。

      1983年,福祥包產到戶。姜馳和家人又在水草豐美的水泡子邊上養了三千只大鵝?!拔米油ズ脱澞_里猛鉆,叮了一圈又一圈的包?!苯Y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當年一家人的辛苦。還好“鵝們”很爭氣,不菲的鵝價讓姜馳成了村里第一個“萬元戶”、評上了富錦市勞模。

      但是,自家能掙錢跟帶領村民集體發展,那是兩個概念,得有“兩把刷子”。成了福祥村當家人的姜馳,行么?

      她想把低洼旱地改成水田??墒?,村里人窮怕了,也沒有家底“折騰”,猶豫不決。

      “改變大伙幾十年種田的‘老黃歷’,真挺難!”姜馳理解村民的擔憂,她把心一橫,“賺了是你們的,賠了算我的,我把房子和拖拉機押上給你們貸款?!?/p>

      姜馳拿出家里的存款,幫村民先還了部分信用社欠款,辦理了抵押貸款。接著,她又“磨”電力部門給村里架起了灌溉高壓線——部分水田好歹先種起來。

      當年,種水稻的村民平均每戶比種大豆增收3000多元。能多收入誰不干?不用勸,觀望的村民也都主動“旱改水”了。

      低產旱田改種水稻,村民的收入上了一個臺階。目前,福祥村經營的水田有1萬多畝,其中部分是高品質有機水稻。

      包產到戶解放了生產力,但發展到一定階段,農戶經營規模過小的弊端又反過來制約了向更高層次發展。

      一馬平川的三江平原其實是最適合土地規模經營、大機械耕作的。

      2009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要“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這一年,富錦市推進農機合作社試點。

      聽到這個好消息,姜馳立刻放棄上級部門獎勵的出國參觀考察機會,決定抓住這個機遇帶領大伙把村里的發展再提提質。

      “當時心里也沒底兒啊,可鄉親們一句話讓我踏實了——‘你要有信心,俺們就跟你干,大伙都信你?!?/p>

      拎著30戶鄉親湊的半麻袋現金去辦手續,姜馳心里也有點哆嗦——總算把全鎮第一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牌匾掛起來了,一批嶄新的大農機也開進了福祥村。

      為了“證明”大農機是治療黑土地“板結病”的好手,合作社決定低價給附近村屯深翻整地“打樣兒”。

      結果,當年入股村民不僅沒有分紅,還賠了10多萬元。這第一只“螃蟹”,吃得有點扎嘴。

      還好,第二年合作社的土豆產量就上來了。負責深翻土地的大農機頓時成了“明星”,附近村屯搶著預租,入股村民每戶分了1萬元。

      如今,合作社廠區庫房內擺滿了動輒幾百萬元的“豪車”,大型拖拉機、噴藥機、整地機、播種機、收割機……這些農機具總資產已達2000萬元,是村民脫貧致富的“大功臣”。

      “我是滿族,但大伙沒都富起來,我不滿足?!?014年,為推廣集約化經營,姜書記從外地招商引資來一家企業,把全村4000多畝旱田全部流轉給企業。作為擔保人,姜馳幫企業從銀行貸款230萬元,作為流轉費全部發到100多戶村民手中。

      沒想到,當年年景不好,企業一看掙不了錢,地也沒種就撒手撤了。

      “咱不能把錢再從大伙兜里掏出來啊,這個村可不敢再亂了?!鄙硖帯爸涟禃r刻”的姜馳,喝完農藥又吐出來,不顧兒女反對,扛起了全部債務,接手流轉的4000多畝地,自己種地還債。

      這些年,姜馳的腿腳不好,可追著國家好政策、社會發展的步伐卻沒落下。

      調整種植結構,從種植甜菜、高粱等特色作物,到種植綠色有機水稻,她帶領村民不斷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里“刨食兒”,“反貧致富”的勁頭終于開花結果——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達1.85萬元,比2000年的不足600元增了20多倍。

      一個人見了繞著走的“爛攤子”,被“鐵支書”的“鐵腕”掰成了興旺宜居的“先進”村;一個不靠城不靠鎮不靠山不靠水、沒有任何地域和資源優勢的普通村,被“拼命三娘”的公心“焐”成了附近十里八鄉羨慕的“福祥村”。

    “追?!庇肋h在路上

    “最盼著咱村能干的年輕人沖上來、頂起來!”

      每次采訪見到總是樂呵呵的姜書記,記者就納悶:這老太太,嫁到福祥村,奮斗了一輩子,遭了那么大的罪,還總是那么樂觀,仿佛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這精神頭從哪兒來?

      “我現在可不敢歇著,等啥時候咱村有八成的鄉親存款能到30萬元,我就能安心了?!睘榱税l展民俗村旅游產業,姜馳二話不說,沒收任何租金,就把村委會旁自家的二層樓交給了企業使用,改造成農家樂。

      平時,她就住在村委會,餓了就去村里親戚家蹭一口。有一年冬天,錯過了飯口,她帶著記者來到兄弟媳婦家,扒拉著冰涼的粥,大蔥蘸著大醬就對付完了午餐。

      “講吃講喝算個啥?大伙不說黨員干部風涼話,那才是干了正事、心里才能熱乎??!”看記者有些心疼她,風風火火的老太太反而哈哈笑了。

      對自己“摳門兒”不當回事兒,對村民的事兒卻看得比天大。走進福祥村的民居,潔白的沖水馬桶和熱水器讓衛生間透著舒服勁兒,“夏天蚊蠅扎堆臭氣熏天,冬天凍得生憋著不想出門,旱廁老遭罪了?!痹诮Y的爭取下,小村結合旅游產業發展搞起“廁所革命”和太陽能路燈亮化,美麗鄉村宛如田園畫。

      抽水馬桶、有線電視、互聯網、汽車……城里有的,村里一樣也不缺,而當年的大齡光棍們也大多“脫單”了。

      建育秧車間、與大型加工企業搞訂單農業、注冊“姜媽媽”品牌……作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范”、黨的十九大代表,姜馳感受到新時代自己肩上的新責任——在鄉村振興戰略里找高質量發展的門路,鼓起村集體的腰包,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美麗宜居的家園,成了她“追?!钡男履繕?。

      不過,要強的姜書記還有一塊心病。

      她說,自己已經65歲,現在新技術那么多,有點“跟不上形勢”了。她特別希望有知識、有能耐、有公心的年輕人趕快接她這個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拔椰F在又成了‘小學生’,啥新鮮東西都得重新學、都想再試試,最盼著咱村能干的年輕人沖上來、頂起來!”

      有一年,姜馳獲得了一個榮譽去省里領獎,回來的路上她牢牢地抱著幾十塊錢的金屬獎牌匾,卻把價值幾千元的電子獎品忘在了火車上,直到回家才發現?!坝腥苏f我是‘姜大傻’,可我一點也不傻,這獎牌匾就是群眾的口碑,是群眾對我最大的認可?!?/p>

      采訪接近尾聲,當得知那年把姜馳暴打致瘸的村民后來成了她最堅定的擁護者,當聽到有的村民直接喊她“姜媽”的時候,記者多少明白這名老黨員為何有這么大勁頭了。

      今年的瑞雪一場接著一場,是個好兆頭。遠望村口的紅色大門,年味和喜氣撲面而來,不少院落已經掛起了大紅燈籠,姜馳步履匆匆來到合作社場院里查看農機保養情況。

      “習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說‘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咱名里帶著‘馳’字,更不敢歇腳了!”姜馳帶著東北人特有的詼諧,不忘幽默一把自己。

    (參與采寫:何山、王建)

    責任編輯: 李輝
    010090090040000000000000011100001386961701
    91精品自在拍精选久久
  • <table id="tzdbz"><noscript id="tzdbz"></noscript></table>
  • <acronym id="tzdbz"></acronym>
    <acronym id="tzdbz"></acronym>
    <p id="tzdbz"></p><track id="tzdbz"><strike id="tzdbz"><ol id="tzdbz"></ol></strike></track>
    <track id="tzdbz"></track>